耳石症是一种因内耳耳石脱落引起的眩晕疾病,复位治疗后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确睡姿及遵医嘱观察恢复情况。复位后应防止耳石再次脱落,并关注可能出现的残余症状。
1、避免剧烈运动
复位后24小时内需减少头部快速转动,如跳绳、跑步等可能引发眩晕的活动。建议保持缓慢的日常活动,避免突然起身或弯腰动作,以免耳石再次移位至半规管引发不适。
2、保持正确睡姿
复位后建议采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入睡,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患侧卧位,特别是治疗后前3天应维持头部相对固定姿势,有助于耳石稳定附着于椭圆囊斑。
3、防止头部剧烈晃动
复位后1周内需注意乘车时佩戴颈托减少颠簸影响,洗头时避免快速甩头动作。乘坐电梯或进行体力劳动时需谨慎,防止头部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
4、观察残余症状
部分患者复位后可能出现轻度头晕或平衡失调,通常持续3-7天逐渐消失。若出现持续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加重,或出现听力下降、耳鸣新发症状,需及时复诊排除其他内耳疾病。
5、定期复查评估
建议治疗后1周进行Dix-Hallpike试验复查耳石复位效果,必要时需重复复位治疗。老年患者或合并颈椎病者,需结合前庭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
复位治疗后应遵医嘱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但需避免自行服用镇静类药物掩盖症状。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耳功能恢复。若反复发作超过3次,需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排除继发性耳石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