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患者翻身动作要领主要包括保持轴线翻身、妥善固定管路、缓慢移动等,需根据手术部位及身体状态调整,避免牵拉伤口或加重疼痛。正确的翻身方式有助于预防压疮、促进血液循环。
1、保持轴线翻身
轴线翻身要求头颈、躯干、下肢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尤其适用于脊柱或骨科手术患者。操作时需一人扶住肩部和髋部,另一人协助托住腰背和双腿,同步缓慢翻转,避免扭曲或旋转脊柱。若使用翻身枕,应将其垫于背部与床面形成的三角区域,维持侧卧稳定性。
2、妥善固定管路
翻身前需检查引流管、导尿管、输液管等管路是否固定良好。操作时需预留足够长度,防止牵拉导致管路脱落或移位。例如胸腔闭式引流管可临时夹闭,翻转后及时开放;胃管需用胶布双重固定于鼻翼和脸颊,翻身时用手轻扶防止滑脱。
3、缓慢移动分步实施
先将患者双膝屈曲,协助者一手扶肩一手扶髋,分三次逐步完成90度翻转。第一次将身体倾斜30度并维持10秒,适应后再继续翻转至60度,最后完成90度侧卧。每次翻身后需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及伤口敷料情况,用软枕支撑背部、双膝之间及上肢,保持功能位。
术后患者需根据耐受程度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防压疮气垫床辅助。侧卧角度不宜超过30度以免影响呼吸,关节突出部位可贴泡沫敷料减压。若翻身时出现剧烈疼痛、管路渗液或生命体征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