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通过心电图确诊需结合多个特征性波形表现。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包括提前出现的P波、PR间期变化以及代偿间歇不完全等,这些特征是判断房早的重要依据。
1、提前出现的P波
房性早搏最显著的特征是较基础心律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这种P波可能呈直立、双向或倒置,具体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在右心房或左心房的位置。若P波隐藏在前一个T波中,需通过放大观察T波形态是否改变。
2、PR间期差异
房早的PR间期通常≥0.12秒,但可能比窦性心律的PR间期稍长或更短。当房早发生较早时,可能遇到房室结不应期,导致PR间期延长或P波后无QRS波(未下传房早)。部分情况下会出现差异性传导,导致QRS波轻度增宽。
3、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早后的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间期之和小于正常窦性周期的两倍。这是由于房早冲动常能逆传侵入窦房结,使其节律重整所致。但部分窦房结周围存在传入阻滞的病例可能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确诊房早需由心血管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心电图特征,必要时结合动态心电图监测。若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或频发房早(>500次/24小时),建议进行心脏彩超等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日常应注意避免咖啡因、酒精等诱发因素,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早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