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和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两种主要方法,二者的治疗原理存在明显差异。放疗主要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化疗则通过化学药物干扰癌细胞增殖过程,具体区别如下:
1、作用机制不同
放疗利用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射直接照射肿瘤部位,使癌细胞的DNA发生断裂或损伤,从而抑制其分裂和生长。由于放射线穿透力强,可精准作用于局部病灶。化疗药物如顺铂、紫杉醇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干扰DNA合成或阻止细胞分裂,对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具有广泛杀伤作用。
2、治疗范围不同
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手段,适用于实体肿瘤的定点清除,例如头颈部肿瘤、前列腺癌等。其辐射范围严格控制在靶区,对周围正常组织影响较小。化疗属于全身性治疗,可作用于转移性病灶和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但对全身正常细胞也会产生毒性作用。
3、副作用表现不同
放疗常见局部反应,如照射部位皮肤灼伤、黏膜炎或器官功能暂时性损伤。化疗引发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脱发等全身性副作用更为显著,因其药物代谢过程会影响全身增殖较快的正常细胞。
接受肿瘤治疗时,需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放疗常与手术配合进行术前缩瘤或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化疗可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巩固治疗。临床中约50%的癌症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疗法,具体方案应由肿瘤专科医生根据多学科会诊结果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