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炎症反应、心脏负担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等机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1、血脂异常
肥胖患者常伴随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种血脂异常易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卒中等疾病。
2、高血压
体内脂肪堆积会增加血容量和血管外周阻力,同时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加速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3、慢性炎症反应
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会释放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促炎因子。这些物质持续刺激血管壁,可能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显著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4、心脏负荷增加
肥胖者体循环需求增加会导致心输出量代偿性升高,长期可能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脏长期超负荷运作可能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
5、胰岛素抵抗
内脏脂肪过多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引发糖代谢紊乱。这种代谢异常可促进血管钙化和斑块不稳定,同时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形成恶性循环,共同损害心血管系统。
为降低心血管风险,建议通过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已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者需及时就诊,通过血脂、血糖监测和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心血管状态,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