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遗传因素如何影响肥胖症发生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遗传因素对肥胖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通常通过基因突变、家族聚集性、代谢及食欲调节异常、表观遗传学机制等途径发挥作用。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导致能量代谢失衡,最终引发体重异常增加。

1、基因突变

部分单基因突变可直接导致肥胖症,如瘦素基因(LEP)、瘦素受体基因(LEPR)突变等。这些突变可能干扰脂肪代谢信号通路,导致脂肪异常堆积。MC4R基因突变在早发性肥胖中占比可达5%-6%,表现为食欲亢进和能量消耗减少。

2、家族聚集性

肥胖症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双方肥胖可使子女发病风险增加10-14倍。这种聚集性不仅涉及遗传因素,还包括共同生活环境中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但遗传贡献度可达40%-70%。

3、代谢及食欲调节异常

遗传因素通过影响下丘脑摄食中枢的调节功能发挥作用。例如FTO基因变异可增强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降低饱腹感敏感度。某些基因多态性还会降低基础代谢率,使每日能量消耗减少5%-10%。

4、表观遗传学机制

孕期母体营养状态通过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方式影响后代肥胖风险。研究显示,妊娠期营养不良或过度营养均可改变胎儿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这种影响可能持续至成年期。

存在肥胖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体重、腰围等指标,日常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