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病的诊断和治疗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通常可通过胸部CT、病理活检、实验室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氧疗及手术治疗等,具体需根据病情制定方案。
1、胸部CT检查
高分辨率CT是诊断肺结节病的首选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分布特征。磨玻璃样结节、钙化灶或分叶状结节可能提示不同病因,增强CT还可评估血流情况,辅助鉴别良恶性。
2、病理活检
对疑似恶性或病因不明的结节,需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术或胸腔镜手术获取组织样本。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肉芽肿性病变、肿瘤细胞或感染性病原体,是确诊结节性质的金标准。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可评估感染或炎症状态,结核菌素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鉴别结核或恶性肿瘤。部分患者需进行肺功能测试,判断结节是否影响通气功能。
4、观察随访
对于直径小于8毫米且无恶性征象的结节,建议每3-6个月复查CT,监测大小变化。持续2年无进展的良性结节可延长随访间隔,避免过度医疗干预。
5、药物治疗
感染性结节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抗结核或抗真菌药物,如异烟肼、伏立康唑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结节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可用于激素耐药病例。
6、手术治疗
适用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结节引起咯血或经治疗后仍持续增大的病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可精准切除病灶,术后需结合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放化疗方案。
患者确诊后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等呼吸道刺激物。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咳嗽加重、胸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