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预防并发症通常需要积极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氧疗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1、控制感染
肺部感染是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的重要因素,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遵医嘱选择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控制炎症,同时进行痰液细菌培养以调整敏感抗生素。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2、改善通气功能
二氧化碳潴留是导致神经精神症状的主因,可通过无创机械通气或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常用支气管扩张剂包括氨茶碱片、多索茶碱胶囊、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痰液黏稠者可加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排痰,必要时需进行气管插管。
3、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会加重代谢性碱中毒,需根据化验结果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口服补液盐。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电解质,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补充导致高钾血症,同时限制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的使用。
4、合理氧疗
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浓度控制在25%-35%,氧流量1-2L/分钟。避免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使用文丘里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时,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5、加强营养支持
建议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鸡蛋羹、牛奶、鱼肉粥等。吞咽困难者可鼻饲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30kcal/kg。营养不良患者可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营养制剂。
肺性脑病患者应每1-2周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居家备有指夹式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若出现嗜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神经症状加重,需立即就诊。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使用镇静类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利尿剂和激素用量,保持每日尿量在1000-1500ml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