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针治疗腱鞘炎可能存在局部组织萎缩、感染风险、肌腱断裂、过敏反应以及疗效短暂等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该治疗通过局部注射药物缓解炎症,但需注意潜在并发症。
1、局部组织萎缩
封闭针常含有糖皮质激素,长期或频繁注射可能抑制局部胶原蛋白合成,导致皮肤变薄、皮下脂肪萎缩,表现为注射部位凹陷或色素沉着。此类损伤通常不可逆,需严格控制注射次数。
2、感染风险
若注射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引发局部感染,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化脓。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感染风险更高,严重时可能发展为骨髓炎。
3、肌腱断裂
激素类药物会抑制肌腱细胞代谢,降低肌腱强度。频繁注射可能使腱鞘周围肌腱脆性增加,在剧烈活动中容易发生自发性断裂,常见于手指屈肌腱或腕部肌腱。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或激素成分过敏,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止注射并抢救。
5、疗效短暂
封闭针仅能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无法根治腱鞘劳损病因。部分患者注射后1-3个月症状复发,反复注射可能加速组织退变,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进行封闭治疗前应完善凝血功能、血糖等检查,排除感染及糖尿病等禁忌证。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若出现持续疼痛加剧或发热需及时就医。建议每年同一部位注射不超过3次,治疗期间配合支具固定、物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