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的常见病因可能与感染、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该疾病通常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鼻窦黏膜引起,也可能因鼻腔结构异常或免疫功能异常导致。
1、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副鼻窦炎最常见的病因。感冒或流感时,病毒可能通过鼻腔蔓延至鼻窦黏膜,引发急性炎症反应。若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袭,可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并产生脓性分泌物。患者常伴有鼻塞、头痛、面部压痛等症状。
2、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黏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导致黏膜水肿并阻塞窦口鼻道复合体。分泌物潴留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形成慢性鼻窦炎。此类患者多伴有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等症状,需结合抗组胺药物治疗。
3、解剖结构异常
约30%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鼻息肉等结构异常。这些解剖变异会阻碍鼻窦正常通气引流,造成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反复发作的炎症可能引发黏膜增生性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此类患者常需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构异常。
若出现持续鼻塞、流脓涕超过10天或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通过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制定抗感染、抗过敏或手术等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应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