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不发烧时通常也具有传染性。感冒的传染性与是否出现发热症状无直接关联,而主要与病毒传播途径及患者体内病毒载量有关。
感冒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这些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或说话时,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会以气溶胶形式扩散到空气中,即使不发烧,他人吸入后仍可能被感染。此外,病毒也可能附着在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健康人触摸后接触口鼻也会造成传播。
部分感冒患者虽未出现发热症状,但其鼻咽部病毒复制仍处于活跃期,此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持续排出体外。研究显示,感冒患者在发病前1-2天的潜伏期已具备传染性,且在症状出现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即使体温正常,只要存在流涕、咳嗽等症状,就存在传播风险。
日常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若出现持续鼻塞、咽痛等症状,建议佩戴口罩并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既有利于自身恢复,也可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