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感染后初期症状的出现时间通常在2到4周,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感染者可能在3周左右出现典型的一期梅毒硬下疳,也有少数人因免疫力差异或合并用药导致症状延迟或隐匿。
1、一期梅毒
约90%的感染者在接触梅毒螺旋体后3周左右,接触部位会出现无痛性溃疡(硬下疳)。典型表现为直径1-2厘米的圆形糜烂面,基底清洁呈软骨样硬度,常见于生殖器、肛门或口腔。该皮损即使未经治疗也会在4-6周自愈,但病原体仍在体内扩散。
2、二期梅毒
硬下疳消退后6-8周可能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躯干四肢对称性玫瑰疹、扁平湿疣或黏膜斑。此阶段常伴随低热、淋巴结肿大及流感样症状,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但具有强传染性,血清学检测呈现高滴度阳性反应。
3、潜伏期梅毒
约25%的感染者可能直接进入无症状潜伏期,此时虽无皮肤表现,但梅毒螺旋体仍在血液中繁殖。血清学检测可呈阳性,且仍有通过血液或母婴传播的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在感染后1-2年发展为三期梅毒。
出现高危行为后建议在4周窗口期后进行血清检测(TPPA+TRUST),早期规范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阻断病程进展。需特别注意,自愈的皮损不代表痊愈,未治疗者中有30%会在感染后1-20年出现心血管或神经梅毒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