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栓塞事件、肾脏损伤、脓肿形成、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治疗以降低风险。
1、心力衰竭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导致心脏瓣膜结构破坏,如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使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感染并行手术修复或置换受损瓣膜。
2、栓塞事件
心脏内膜上的感染性赘生物脱落,随血流阻塞血管。脑栓塞可致偏瘫或失语,肺栓塞引发胸痛咯血,脾栓塞导致左上腹剧痛。急性期需抗凝治疗,必要时手术取栓。
3、肾脏损伤
病原体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严重者需透析治疗。控制原发感染是关键。
4、脓肿形成
感染扩散至心脏周围组织或远隔器官,形成心肌脓肿、脑脓肿等。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局部压痛及功能障碍,需穿刺术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
5、败血症
病原体大量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为高热、寒战、低血压甚至感染性休克。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强效抗生素,同时进行液体复苏等支持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菌疗程,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瓣膜情况。若出现突发胸痛、意识障碍或尿量减少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侵入性操作以防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