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剂误食后的危害需根据其具体成分进行判断,常见类型包括硅胶、生石灰、氯化钙等,可能引起消化道刺激或化学灼伤。若误食应及时就医处理,切勿自行催吐或大量饮水。
1、硅胶干燥剂
硅胶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此类物质通常无毒且不会被人体吸收。少量误食一般不会引发严重中毒,但可能刺激口腔或胃肠道黏膜,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若颗粒较大可能造成消化道机械性损伤,需通过内镜取出。
2、生石灰干燥剂
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生石灰干燥剂遇水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量。误食后可能灼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导致剧烈疼痛、溃疡甚至穿孔。同时释放的热量可能加重组织损伤,需立即用牛奶或植物油保护黏膜并紧急送医。
3、氯化钙干燥剂
氯化钙具有较强吸湿性,误食后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大量摄入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出现血钙升高、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部分产品中含有的钴盐指示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对症处理。
误食干燥剂后应立即明确包装标识成分,保留残留物供医生参考。避免盲目催吐导致二次损伤,生石灰类禁止用水冲洗口腔。所有患者均需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评估,通过内镜检查、血液生化检测等手段判断损伤程度,并进行洗胃、黏膜保护等针对性治疗。日常需将干燥剂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的位置,开封后及时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