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形成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肛门肿痛、分泌物增多、瘙痒、肛周硬结以及反复感染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肛门肿痛
肛瘘形成初期多伴随肛周脓肿,患者常感到肛门周围持续性胀痛或跳痛,尤其在排便或久坐时疼痛加剧。脓肿破溃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但瘘管形成后仍可能因感染复发出现肿痛。
2、分泌物增多
瘘管外口常有脓性、血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流出,沾染内裤并产生异味。分泌物的反复刺激会导致肛门潮湿,这是肛瘘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尤其在急性感染期分泌量显著增加。
3、肛周瘙痒
由于分泌物持续刺激肛周皮肤,约60%患者会出现肛周皮肤湿疹样改变,表现为剧烈瘙痒。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形成继发性感染灶。
4、肛周硬结
在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这是瘘管的典型体征。触诊时硬结可能有压痛,按压时偶见脓液从外口溢出。
5、反复感染
约30%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尤其在瘘管引流不畅导致脓肿复发时,可能出现39℃以上的高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诊肛肠专科,通过肛门指诊、肛周超声检查或MRI等检查明确瘘管走向。治疗需根据瘘管类型选择挂线疗法、瘘管切开术等手术方式,术后需保持肛门清洁并定期换药,避免形成假性愈合。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