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形成通常与肛周脓肿、克罗恩病、结核感染等因素有关,多由局部感染或慢性炎症导致。久坐可能因局部压迫和摩擦而加重肛瘘的不适症状,需引起重视。
1.肛周脓肿
这是肛瘘最常见的病因。肛腺因细菌感染形成脓肿,当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未能完全愈合而形成慢性瘘管。患者常伴有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及脓性分泌物。
2.克罗恩病
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克罗恩病可能引发肠道透壁性炎症,累及肛门周围组织形成复杂瘘管。这类肛瘘通常表现为反复流脓、肛门皮肤溃疡,且可能伴随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
3.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播散至肛周组织,可导致特异性感染而形成结核性肛瘘。此类情况可能伴随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瘘口分泌物稀薄且可能含有干酪样坏死物质。
肛瘘患者长时间保持坐姿时,肛门区域持续受压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分泌物蓄积、瘘管周围组织水肿加重。此外,久坐时皮肤与衣物的摩擦可能刺激瘘口,增加继发感染风险。建议日常避免超过1小时的持续坐立,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同时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若出现瘘管分泌物增多、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肛肠外科就诊,通过肛瘘切除术或挂线疗法等手术方式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