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形成通常与感染、肛周脓肿、克罗恩病、结核等因素有关,其中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原因。若存在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瘘最常见的病因,多由肛腺感染引起。当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形成纤维化管道,即肛瘘。患者常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可伴随发热等症状。一般需通过肛瘘切除术、挂线疗法等手术治疗。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可能累及肛门直肠,导致局部溃疡、脓肿和瘘管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3、结核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侵犯肛门直肠组织,形成结核性肛瘘。此类患者常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且可能合并肺结核。治疗需遵循抗结核原则,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进行规范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避免久坐或过度用力排便。若出现肛门肿痛、渗液或反复流脓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通过肛门指检、MRI或超声检查明确肛瘘类型及范围,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药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