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疼痛可能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以及直肠脱垂等疾病有关。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可能因摩擦或破裂导致疼痛,并伴有出血、瘙痒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循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症状。严重者需通过胶圈套扎或手术切除治疗。
2、肛裂
肛管黏膜纵向裂伤会引起刀割样疼痛,排便时加重,常伴有鲜红色血便。急性期可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配合高锰酸钾坐浴缓解痉挛。陈旧性肛裂需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
3、肛周脓肿
肛腺感染形成的化脓性病灶会导致剧烈跳痛,伴随红肿、发热等全身症状。确诊后需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并在局麻下进行脓肿切开术,避免发展为肛瘘。
4、肛瘘
肛周脓肿未及时治疗可能形成连通肛管的异常管道,表现为反复肿痛、流脓。确诊需通过直肠指诊和MRI检查,主要治疗方式为瘘管切开术或挂线疗法,术后需每日换药促进愈合。
5、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时,可能因嵌顿导致剧烈疼痛,伴有排便不尽感。轻度脱垂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完全性脱垂需行直肠悬吊及固定术,术后需避免负重和久蹲。
日常需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到肛肠科进行肛门镜、指诊等检查,根据病因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