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通常建议每年检查眼底,但具体频率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眼底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并发症,避免视力进一步受损。
高度近视由于眼轴拉长,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变薄,易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或黄斑出血等病变。每年定期检查可通过眼底镜、OCT等设备评估视网膜结构,发现早期病变迹象。若患者已存在视网膜周边变性、既往有裂孔史或出现飞蚊症、闪光感等症状,可能需缩短检查间隔至每3-6个月。而对于视网膜状态稳定且无特殊症状者,在医生综合评估后,检查频率可适当延长,但仍不建议超过2年。
建议高度近视人群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即使无自觉症状也应定期复查。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眼部碰撞,若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骤降等情况需立即就诊。具体检查方案应根据眼科医生的专业判断制定,结合眼底照相、眼压测量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