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分级依据主要是根据诊室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范围进行划分,通常分为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以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种分类有助于评估血压水平及心血管风险程度。
1、正常高值
收缩压处于12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处于80~89毫米汞柱时属于正常高值血压。此时虽然未达到高血压标准,但已超出理想范围,需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以延缓进展。
2、1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时属于轻度高血压。此阶段患者可能存在可逆性诱因,如高盐饮食、肥胖等,部分患者通过减重、限盐等措施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
3、2级高血压:当收缩压达到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为100~109毫米汞柱时属于中度高血压。此时通常需要启动药物治疗,同时需排查继发性高血压可能,如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
4、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属于重度高血压。该级别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高,需立即接受规范化降压治疗,并完善靶器官损害评估。
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90毫米汞柱时属于此类,常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此类高血压需特别注意控制脉压差,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风险。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若血压持续处于2级或以上水平,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