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需注意低钾血症、干咳、头痛、低血压以及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1、低钾血症
长期服用利尿剂类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可能导致钾离子流失,从而引发低钾血症。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钾剂或调整药物。
2、干咳
部分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等药物时,可能因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引发干咳。若症状持续且影响生活,可遵医嘱更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等。
3、头痛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可能扩张脑血管,导致搏动性头痛。通常用药初期较明显,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若头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低血压
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或联合使用多种降压药时可能引发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突然起身时头晕、眼前发黑。建议服药后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避免跌倒风险。
5、肾功能异常
长期使用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导致血肌酐升高,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ACEI/ARB类药物时。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加重时应立即就诊。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服药期间避免饮酒及高盐饮食。若出现心悸、胸闷、视物模糊等严重不适,或血压波动超过180/120mmHg,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