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新版高血压分级标准有哪些变化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版高血压分级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分级调整、诊断标准优化和风险分层细化等方面,有助于更精准地评估和管理高血压。以下是具体变化:

1、分级调整

新版标准将高血压分为1级(140~159/90~99mmHg)、2级(≥160/100mmHg),取消了3级高血压的分类。这一调整简化了分级体系,更强调对中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避免因分级过多导致治疗延迟。

2、诊断标准优化

诊断流程更注重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数据。确诊高血压需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动态血压日间均值≥135/85mmHg、夜间≥120/70mmHg,减少了偶发性血压升高的误诊风险。

3、风险分层细化

新增“高危”和“极高危”亚组,结合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功能异常)及合并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综合评估。例如,2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直接列为极高危,强化了个体化治疗导向。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就诊时携带完整血压数据。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及生活方式干预,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频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