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高压可能引发心脏、脑、肾脏、眼底及血管等器官损伤,建议及时就医控制血压以降低风险。以下是常见受损器官及其机制:
1、心脏损伤
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左心室代偿性肥厚。若持续进展,心肌细胞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或冠心病,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控制血压。
2、脑损伤
脑血管长期承受高压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或脑出血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发性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3、肾脏损伤
高血压引起的肾小球内高压可导致蛋白尿,持续进展会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单位逐渐丧失功能后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需通过尿常规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损伤程度。
4、眼底损伤
视网膜小动脉在高压下发生痉挛、硬化,可能出现眼底出血、渗出,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定期眼底镜检查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
5、血管损伤
全身动脉在高压冲击下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主动脉夹层、外周动脉疾病风险。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还会加速全身器官缺血性病变。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血压,将收缩压维持在140mmHg以下。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病情,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伤征兆,需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超等检查评估器官损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