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传导助听器能改善哪些听力问题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骨传导助听器通过振动颅骨传递声波至内耳,绕开外耳和中耳结构,主要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听力障碍。其可改善的听力问题包括传导性听力损失、单侧耳聋、耳道闭锁、慢性中耳炎以及耳道狭窄等情况,具体效果需经专业听力评估后确定。

1、传导性听力损失

传导性听力损失多由外耳道堵塞、鼓膜穿孔或中耳病变导致声波无法正常传导。骨传导助听器通过颅骨直接传递振动至耳蜗,绕开受损的外耳和中耳结构,使声波直接刺激内耳毛细胞。例如先天性耳畸形或耳硬化症患者,使用后言语识别率可提升约30%-50%。

2、单侧耳聋

对于突发性耳聋或听神经瘤术后导致的单侧听力丧失,骨传导装置可将患侧声波通过颅骨传导至健侧耳蜗。研究显示佩戴后声源定位能力改善显著,在嘈杂环境中言语理解度提高约25%,特别适合社交场合的沟通需求。

3、耳道闭锁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因骨性闭锁无法使用传统气导助听器。骨传导技术通过颞骨振动直接激活耳蜗淋巴液,临床试验表明此类患者佩戴后平均听阈可改善35-55分贝,尤其对2000Hz以下频率的补偿效果显著。

4、慢性中耳炎

反复发作的中耳炎患者常伴鼓膜穿孔或听骨链损坏,传统耳内式助听器可能加重感染。骨传导设备不接触外耳道,避免器械对炎症部位的刺激。数据显示患者使用后中耳炎复发率降低40%,且平均言语识别率提升20dBHL。

5、耳道狭窄

先天性或外伤性耳道狭窄患者因外耳道容积异常,难以适配常规助听器。骨传导装置通过颧骨或乳突部位传递振动,规避狭窄耳道对声波传输的阻碍。此类患者佩戴后纯音听阈测试显示500-4000Hz范围平均改善30dB,特别对高频损失补偿效果更佳。

需注意骨传导助听器对纯感音神经性聋效果有限,建议患者在耳鼻喉科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及骨导阈值检测。适配前需通过CT评估颅骨厚度,儿童患者需每半年复查骨导振动器的佩戴适应性。正确使用并结合听觉训练,可使助听效果最大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