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检查的推荐年龄通常需要根据个体风险因素进行判断。一般建议女性在65岁、男性在70岁开始常规筛查,但存在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提前至更早年龄段。
1、常规筛查年龄
女性65岁、男性70岁是普遍推荐的起始年龄。此阶段骨骼自然老化加速,骨量流失速度可达每年1%-2%,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可评估骨质疏松风险。
2、高危人群提前筛查
存在骨折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5mg/日持续3个月)、早绝经(小于45岁)、低体重(BMI小于19kg/m²)等情况时,建议女性50岁、男性60岁开始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也应将筛查时间提前5-10年。
3、特殊人群动态监测
已确诊骨质疏松或接受抗骨松治疗者,建议每1-2年复查。围绝经期女性若出现身高缩短3cm以上、脊柱后凸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基线检测。青少年反复骨折需排除继发性骨病时,可在儿科内分泌专科指导下进行。
建议具有骨质疏松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钙摄入不足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评估。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由专科医生解读,必要时配合维生素D检测和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