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治疗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通常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但若合并严重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决定。
1、保守治疗
大多数骨膜炎患者可通过药物和物理治疗缓解炎症。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局部热敷、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急性期需严格制动,减少患肢负重活动,通常治疗2-3周症状可明显改善。
2、手术治疗
对于继发化脓性骨髓炎、局部形成脓肿或死骨的患者,需行手术清创。开放性手术可清除坏死组织,配合持续灌洗引流,术后需静脉输注抗生素6-8周。慢性骨髓炎合并窦道形成时,可能需要进行病灶清除联合植骨术。
出现骨膜炎症状应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血液检查、X线或MRI明确病情。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患处红肿加重等情况,提示可能发生感染扩散,需立即返院处理。治疗方案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或过早负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