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需根据手术部位、范围及恢复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包括早期床上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与步行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1、早期床上活动
术后24-48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深呼吸、踝泵运动等被动活动。例如仰卧位时交替屈伸踝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上肢手术患者可轻柔活动手指关节,避免肌肉萎缩。
2、关节活动度训练
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开始缓慢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下肢骨肉瘤患者可通过仰卧位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等动作改善髋膝活动度,训练时需避免患肢负重。上肢患者可利用滑轮装置辅助肩关节外展,逐步恢复关节灵活性。
3、肌力训练
术后4-6周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开展抗阻训练。可采用弹力带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坐位抬腿维持10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0次。核心肌群训练可通过桥式运动加强腰腹力量,为步行训练奠定基础。
4、平衡与步行训练
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需先借助助行器进行重心转移训练,双足交替站立时间从10秒逐步延长至1分钟。稳定后过渡到三点步态训练,患肢部分负重需严格控制在医生建议范围内,通常从10%体重负荷开始。
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穿衣、洗漱等适应性训练,上肢患者可进行抓握毛巾拧干练习,下肢患者需掌握坐姿穿衣技巧。术后3个月可开展上下楼梯训练,遵循“好上坏下”原则,上楼时健侧腿先行,下楼时患侧腿先下。
康复过程中需每周评估患肢肿胀、疼痛情况,训练后冰敷15分钟可减轻炎症反应。术后6个月内避免高强度跑跳运动,定制矫形支具者需每日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建议每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愈合进展,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时需立即暂停训练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