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但具体程度可能因损伤部位和类型存在差异。疼痛是骨折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部分情况可能表现为隐痛或活动时疼痛加剧。
骨折发生时,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可能发生撕裂或损伤,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明显疼痛感。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或移位性骨折,由于骨骼断端直接刺激周围组织,疼痛通常较为剧烈。同时,局部血管破裂导致血肿形成,进一步压迫神经也会加剧疼痛。除疼痛外,骨折部位常伴有明显肿胀、皮下淤血和活动受限,触摸或移动患肢时疼痛会显著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应力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性骨折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钝痛,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由于神经敏感度下降,有时疼痛感可能不典型。若发生骨折后未及时固定,随着肢体活动可能造成二次损伤,此时疼痛会逐渐加重。出现疑似骨折症状时,应避免移动患肢,可使用夹板临时固定,并立即前往医院进行X线或CT检查。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石膏固定、牵引治疗或手术复位等处理方式,同时会开具镇痛药物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