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出血或血肿、造影剂过敏、心律失常、血管损伤以及肾功能损伤等,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谨慎操作。
1、出血或血肿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或皮下血肿,多因术后压迫不当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部分患者可能因血管壁薄弱或操作因素出现淤青、肿胀,通常可通过加压包扎改善。
2、造影剂过敏
少数患者对碘化造影剂存在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术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必要时进行抗过敏预处理。
3、心律失常
导管进入心脏时可能刺激心肌,引发室性早搏、房颤等一过性心律失常。多数情况下调整导管位置即可恢复,严重者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4、血管损伤
导管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夹层、穿孔或痉挛,发生率约0.1%-0.3%。操作中需实时监测压力波形,出现血管撕裂时需立即植入支架或进行外科修补。
5、肾功能损伤
造影剂可能引发造影剂肾病,多见于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或脱水患者。建议术前充分水化,控制造影剂用量在300ml以内,高危人群需监测肌酐变化。
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应选择具备急救条件的正规医疗机构,术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胸痛加剧、肢体麻木或尿量骤减等症状,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