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检查的目的主要包括鉴别感染类型、监测炎症程度、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监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项检查通过血液检测进行,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监测依据。
1、鉴别感染类型
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时通常会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可能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这种差异有助于医生判断感染源,如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感冒的鉴别,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监测炎症程度
该指标能敏感反映体内炎症活动状态,在急性炎症如阑尾炎发作时,数值可在6-8小时内快速上升,慢性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也会持续升高。动态监测可评估炎症控制效果,数值下降通常提示治疗有效。
3、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能发现微量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hs-CRP水平持续偏高者,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风险较常人增加2-3倍,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评估。
4、监测术后恢复情况
外科手术后CRP通常会生理性升高,3-4天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若持续高值或再次升高,可能提示吻合口瘘、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如关节置换术后数值居高不下需警惕假体周围感染。
5、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活动期常伴随CRP升高,但其升高幅度通常低于细菌感染。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疾病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该检查需结合血常规、血沉等指标综合判断。检测结果易受肥胖、吸烟、激素治疗等因素干扰,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测,避免空腹时间不足或剧烈运动后立即采血。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需注意生理性波动范围差异。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