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的发生与母婴血型是否相容有关。O型血母亲与B型血新生儿可能存在母婴血型不合,但实际发生溶血的概率较低,通常需要结合母亲体内抗体水平等因素综合判断。
母婴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的重要诱因之一。若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B型血,母亲体内可能产生抗B的IgG抗体,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但临床数据显示,仅有约20%的母婴血型不合者会发生ABO溶血病。抗体效价水平对溶血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当母体抗B抗体效价超过1:64时,溶血风险会显著增加。
新生儿溶血的临床表现具有个体差异性。多数患儿仅表现为轻度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经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即可改善。约5%的病例可能出现重度贫血或胆红素脑病,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未及时监测和治疗的情况下。建议O型血孕妇在孕中晚期进行抗体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发现皮肤黄染加重、嗜睡、拒奶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