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PPD试验为何能检测结核感染风险

姜丽丽 风湿免疫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PPD试验通过检测机体对结核菌素的免疫反应来评估结核感染风险。其原理主要基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细胞免疫记忆反应,常用于结核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1、免疫反应原理

PPD试剂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纯蛋白衍生物。当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体内致敏的T淋巴细胞会识别这些抗原成分,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注射部位在48-72小时后出现的硬结,实质是局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形成的Ⅳ型变态反应。

2、结果判断依据

硬结直径是主要判断指标。直径≥5mm的HIV感染者、≥10mm的普通高危人群、≥15mm的低危人群均可能提示结核感染。这种分级标准基于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反映了感染概率与反应强度的正相关性。

3、辅助诊断价值

阳性结果提示存在结核菌致敏状态,可能是潜伏感染、既往感染或卡介苗接种导致。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痰培养等结果,可帮助鉴别活动性结核病。但需注意免疫抑制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而卡介苗接种者可能出现假阳性。

进行PPD试验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由专业医护人员测量硬结直径。若检测结果阳性,建议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查明确感染状态。结核病确诊需综合病原学证据,避免单纯依据PPD结果进行诊断。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