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脊髓损伤康复期如何进行科学功能锻炼?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脊髓损伤康复期的科学功能锻炼需根据损伤程度个性化制定计划,通常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协调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以及辅助器具使用等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1、被动关节活动

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需由康复师或家属帮助进行四肢关节被动活动。例如肩关节屈伸、肘部旋转、腕部屈曲等,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可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注意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暴力牵拉。

2、肌肉力量训练

不完全损伤患者可进行主动训练,如桥式运动强化腰背肌,仰卧位屈膝抬臀保持5秒,每组10次;坐位平衡训练可通过交替抬手、躯干前倾等动作增强核心肌群。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时,应从低阻力开始,逐步增加至每天2组,每组8-12次。

3、平衡协调训练

借助平衡垫或站立架进行重心转移练习,初期需治疗师保护,逐渐延长独立站立时间至10分钟以上。轮椅使用者可练习双手支撑抬臀减压,每30分钟进行1次,每次维持15秒,预防压疮。

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包括穿衣、进食、洗漱等作业治疗,采用适应性工具如加长柄梳子。脊髓损伤水平在C7以上的患者需进行轮椅转移训练,如床椅转移时利用转移板减少皮肤摩擦。

5、辅助器具应用

根据损伤平面配置踝足矫形器改善步态,使用助行器进行四点步态训练。不完全损伤患者可借助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初始负重30%体重,每周递增10%,配合悬吊带维持正确步态。

康复过程中需定期进行ASIA分级评估,调整训练强度。注意监测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如训练中出现头痛、血压升高需立即停止。建议结合物理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同时重视心理康复干预,通过团体训练增强治疗信心,每周至少进行3次系统康复,持续6个月以上可获得较好功能改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