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潜在危害主要包括黏膜刺激、炎症反应、呼吸功能受损、急性肺水肿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长期或高浓度接触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加强防护措施。
1、黏膜刺激
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可迅速溶解于眼、鼻、咽喉等部位的黏膜水分中,形成碱性化合物。这种化学刺激会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流泪、打喷嚏、咽喉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造成角膜溃疡或鼻中隔穿孔。
2、炎症反应
持续吸入氨气会引发呼吸道广泛性炎症,常见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伴血丝、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若未及时脱离污染环境,可能发展为化学性肺炎。
3、呼吸功能受损
高浓度氨气可造成气道痉挛和分泌物增多,导致通气障碍。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肌疲劳甚至呼吸暂停,需紧急机械通气支持。
4、急性肺水肿
短时间吸入极高浓度氨气(超过350mg/m³)会引起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导致肺间质和肺泡腔液体渗出。患者出现剧烈咳嗽、粉红色泡沫痰、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X线可见双侧蝶翼状阴影,属于危急重症。
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能引发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氨气会破坏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降低局部免疫力,增加反复感染风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职业暴露人群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3-5倍。
日常接触氨气时应佩戴防毒面具,工作场所需安装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出现刺激性咳嗽或胸闷症状应立即撤离污染环境,用2%硼酸洗液冲洗暴露部位。重度中毒患者需在急诊科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