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其常见副作用主要包括皮肤反应、胃肠道不适、疲劳、血液系统异常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1、皮肤反应
奥希替尼可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皮肤干燥或甲沟炎,多发生于用药初期。日常需加强皮肤保湿,避免阳光直射,严重时可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
2、胃肠道不适
药物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约30%患者出现腹泻,通常为轻度水样便。建议少量多餐,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剂。此外还可能伴随恶心、食欲下降,可通过调整服药时间或使用胃复安缓解。
3、疲劳
约20%患者报告有持续性乏力感,可能与药物代谢消耗能量、贫血或疾病本身相关。建议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其他诱因。
4、血液系统异常
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骨髓抑制现象,与药物影响造血微环境有关。治疗期间需每2-4周检测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0⁹/L时需考虑调整剂量。
5、肝功能异常
约15%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通常为轻度且可逆。建议每月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若ALT/AST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需暂停用药并给予保肝治疗。
使用奥希替尼期间需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因其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间质性肺炎征兆时,应立即停药并接受影像学评估。治疗方案的调整应严格遵循肿瘤科医生指导,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