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通常适用于存在特定基因突变、对传统治疗不敏感以及复发或转移性癌症等患者。具体选择需结合病情及检测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存在特定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例如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靶向药物可精准抑制肿瘤生长。这类患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类型,才能匹配对应的靶向药物。
2、对传统治疗不敏感
当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后疗效不佳,或身体无法耐受传统治疗的毒副作用时,靶向治疗可作为替代方案。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对常规化疗反应差时,曲妥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靶向药物具有更高选择性,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3、复发或转移性癌症
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或治疗后复发时,靶向治疗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扩散。例如使用贝伐珠单抗可阻断VEGF通路,控制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的血管生成。此类患者需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完善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检测,准确判断靶点状态。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观察药物应答情况。出现皮肤反应、腹泻等副作用时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