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认为是凉性茶。其性质主要与其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有关,但不同体质人群饮用时可能存在差异,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白茶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经过自然萎凋和干燥,未经高温杀青或深度发酵,因此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保留较多。这些物质性质偏寒凉,使得白茶整体呈现凉性特质。对于体质偏热、易上火的人群,适量饮用白茶有助于清热降火,缓解口干舌燥、目赤肿痛等不适症状。但脾胃虚寒者若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引发腹部冷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需注意的是,白茶的性质会随储存时间发生变化。新制白茶凉性较明显,而经过3年以上自然陈化的老白茶,茶性逐渐趋于温和,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弱。日常饮用时可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需调整饮用量或频率,必要时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和膳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