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累及咽喉、鼻腔等部位,临床表现为灰白色假膜形成,可能引发呼吸道阻塞、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其他途径等。
1、飞沫传播
白喉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呼吸道分泌物会形成含菌飞沫。这些飞沫在1米内的近距离接触中,可被周围人群直接吸入呼吸道导致感染。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微小飞沫可能悬浮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增加传播风险。
2、接触传播
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餐具、门把手等)可能残留活菌,他人接触污染部位后再触摸口鼻黏膜时可能间接感染。与患者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也会造成接触传播。
3、其他途径
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破损皮肤接触感染,或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但这类传播方式较为罕见。食物或水源污染引起的传播在现代化卫生条件下已较少发生。
预防白喉需及时接种含白喉类毒素的疫苗(如百白破疫苗),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并做好手部消毒。若出现发热、咽痛伴声音嘶哑、颈部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细菌培养确诊,早期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阻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