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切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局部感染、疼痛反应、吞咽困难以及麻醉相关风险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该手术属于常见操作,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反应。
1、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是扁桃体切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或术后7-10天脱痂期。少量渗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或冷敷缓解,若出血量较大且持续,需紧急就医进行电凝止血或缝合处理。术后需避免剧烈咳嗽或进食硬质食物以减少出血风险。
2、局部感染
术后创面暴露于口腔环境中,可能发生细菌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加重或创面分泌物增多。轻度感染可通过加强口腔清洁和使用生理盐水漱口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形成颈部脓肿。
3、疼痛反应
术后咽喉部疼痛可持续1-2周,尤其在吞咽时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儿童可能因疼痛拒绝进食。通常建议分阶段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物,配合流质饮食和低温食物缓解症状,疼痛多数在10日内逐渐消退。
4、吞咽困难
术后因咽部肿胀和疼痛反射,可能出现暂时性吞咽障碍。患者常感觉咽部异物感,需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过渡。随着黏膜修复,吞咽功能通常在2-3周恢复正常,长期吞咽困难需排除瘢痕增生等罕见情况。
5、麻醉相关风险
全身麻醉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喉头水肿或心律失常,但发生率低于0.5%。术前完善的麻醉评估可降低风险,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术后7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诊。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淡盐水漱口6-8次。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摄入过热、辛辣食物,观察有无频繁吞咽动作或呕血等出血征兆。若出现颈部肿胀、持续高热或呼吸不畅,需立即至耳鼻喉科急诊处理。术后恢复期间遵循医嘱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