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选择。患者若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抗病毒治疗
对于明确由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等。这些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2、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症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头痛明显者可口服氨酚曲马多片缓解。若出现恶心呕吐,可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等止吐药物,同时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支持治疗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通过静脉补液补充水分和营养。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防治并发症
若出现颅内压增高,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癫痫发作时可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加强监护并预防压疮等继发问题。
5、日常护理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饮食以清淡、高蛋白流质为主,如米汤、牛奶等,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需避免过度劳累。
病毒性脑膜炎多数具有自限性,但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用药方案,不得自行增减药量。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保持手部卫生,减少病毒传播风险。愈后需定期复查脑电图或头颅MRI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