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病人居家隔离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黄国明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病人居家隔离期间保持心理健康,通常可以通过保持规律作息、维持社交联系、进行放松活动、关注情绪变化及创造舒适环境等方式进行。隔离期间可能因活动受限、信息过载等因素引发焦虑,需通过积极调节维持心理稳定。

1、保持规律作息

制定每日作息表,固定起床、用餐、休息时间,有助于稳定情绪并增强掌控感。合理安排工作、运动、娱乐时段,避免昼夜颠倒或过度躺卧,维持生物钟正常运转。

2、维持社交联系

每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与亲友保持沟通,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参与线上社群活动或兴趣小组,建立新的社交连接,缓解孤独感。

3、进行放松活动

练习深呼吸、冥想等正念训练,每次15-20分钟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开展阅读、绘画、手工等创造性活动,或跟随网络教程进行瑜伽、健身等适度运动。

4、关注情绪变化

每日用日记记录情绪波动,通过自评量表监测心理状态。当出现持续失眠、食欲改变或绝望感时,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5、创造舒适环境

保持居室整洁并适当布置绿植、香薰等舒缓元素。控制疫情信息接收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避免睡前接触负面消息。

居家期间可通过上述方法主动调节心理状态,建议每天保持至少30分钟的阳光照射。若自我调节后仍存在心悸、持续情绪低落等情况,应及时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联系心理医生,必要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或心理疏导干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