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起水泡可能与摩擦刺激、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一般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具体处理需结合病因进行选择。
1、日常护理
若水泡较小且未破损,需避免继续摩擦或挤压局部皮肤,减少活动强度。若水泡已破溃,可先用碘伏消毒皮肤表面,覆盖无菌敷料保护创面,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日常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水泡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过敏反应导致的水泡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真菌感染引发的水泡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3、其他治疗
若水泡体积较大且张力较高,可在医生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保留疱壁保护创面。合并严重感染或反复发作时,需配合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促进恢复。
日常需避免自行挑破水泡或使用不洁器具处理,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增多、发热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免疫低下者出现足部水泡时需积极治疗,防止继发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