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在医学上通常被归类为精神疾病。这类疾病与遗传、脑神经递质异常等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但也存在心理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需依据专业精神疾病分类标准进行。
焦虑症和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的范畴,其发病机制涉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系统的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过度担忧等核心症状,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躯体化表现。这类疾病需要专业精神科医生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进行诊断。
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长期压力、创伤经历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的模式,常用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等,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