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初期通常会出现便血、肛门瘙痒、肛门疼痛、痔核脱出以及肛门异物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因久坐、便秘或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或加重,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情。
1、便血
痔疮早期便血多表现为排便时肛门滴出或喷射出鲜红色血液,血液通常附着在大便表面,不与粪便混合。出血量较少且多呈间歇性发作,可能与肛门黏膜受硬便摩擦破裂有关。
2、肛门瘙痒
早期内痔可能因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发局部潮湿和瘙痒感。患者常自觉肛门处有黏液渗出,尤其在排便后更为明显,反复抓挠可能加重皮肤损伤。
3、肛门疼痛
外痔初期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或灼痛感,排便时疼痛可能加剧。血栓性外痔会突发剧烈疼痛,肛周可见蓝紫色肿块,此时需警惕痔静脉破裂形成血凝块。
4、痔核脱出
内痔发展到Ⅰ-Ⅱ度时,排便后痔核可能从齿状线上方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脱出物呈暗红色柔软团块,表面覆盖黏膜组织,长期脱出可能发生嵌顿坏死。
5、肛门异物感
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患者在静坐或行走时可能感觉肛门有肿物堵塞感。这种异物感在排便后尤为明显,可能伴有排便不尽等不适。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日常可进行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症状持续加重或出血量增多时,应及时到肛肠科进行肛门指诊或肛门镜检查,遵医嘱使用痔疮膏或口服消肿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