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治疗、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对症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需根据具体病情遵医嘱处理。若出现频繁呕吐、持续腹痛或严重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补液治疗
胃肠炎患者常因呕吐、腹泻导致体液丢失,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症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儿童及老年人因耐受性较差,更需密切监测脱水情况。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腹泻严重时可用蒙脱石散收敛止泻;肠道菌群失调者可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病毒感染通常无需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
3、调整饮食
急性期需短暂禁食4-6小时,缓解期逐渐过渡至米汤、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高纤维及辛辣食物,少食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
4、对症治疗
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恶心呕吐明显者可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腹痛剧烈时需排除急腹症,必要时使用山莨菪碱片解痉止痛。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定期检测血电解质。慢性胃肠炎患者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波动,避免酮症酸中毒。
治疗期间应保持手部卫生,餐具需高温消毒。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循疗程。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伴血便、高热不退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愈后2周内仍建议保持低脂低渣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