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利多卡因如何用于局部麻醉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利多卡因作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通常通过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以及脊髓麻醉等方式发挥局部麻醉作用。其起效快、穿透性强,适用于多种临床场景。

1、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可通过喷雾剂、凝胶或软膏形式直接涂抹于黏膜或皮肤表面,常用浓度为2%-4%。其通过阻断神经末梢的钠离子通道,抑制痛觉传导,常用于口腔溃疡、咽喉检查或皮肤小手术前的麻醉。

2、浸润麻醉

将0.5%-1%浓度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分层注射至皮下或手术区域组织间隙,通过扩散作用阻滞局部神经纤维。适用于体表肿物切除、伤口缝合等小型手术,单次使用剂量通常不超过4mg/kg。

3、神经阻滞麻醉

采用1%-2%溶液对特定神经干或神经丛进行阻滞,如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需借助超声引导精确定位,起效时间约5-10分钟,维持1-2小时,需严格掌握穿刺深度避免神经损伤。

4、硬膜外麻醉

将1%-2%利多卡因注入硬膜外腔,通过阻滞脊神经根产生节段性麻醉效果。常用于分娩镇痛和下腹部手术,需配合肾上腺素延长作用时间至60-90分钟,注射前需回抽确认未误入蛛网膜下腔。

5、脊髓麻醉

使用重比重5%葡萄糖溶液配制的利多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适用于下肢及会阴部手术。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约60分钟),需严格控制药量避免平面过高引发呼吸抑制。

使用利多卡因前需详细询问过敏史,进行药物皮试。注射过程中需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急救设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区域麻醉操作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需观察感觉恢复情况。妊娠期、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应慎用,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时可能增强心脏抑制作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