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干咳、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异常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用药期间需遵医嘱监测身体情况。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发挥作用,但也可能引发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
1、干咳
普利类药物可能抑制缓激肽降解,导致其在呼吸道积聚,刺激咳嗽感受器,引发持续性无痰干咳,发生率约为10%-20%,多见于用药初期。
2、低血压
药物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明显,初次服药或剂量过大时,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老年患者及血容量不足者更易发生。
3、高钾血症
由于药物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脏排钾,可能引起血钾浓度升高,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联合使用保钾利尿剂时风险显著增加。
4、肾功能异常
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药物可能降低肾小球滤过压,引发血肌酐升高,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5、血管神经性水肿
罕见但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口唇、舌部或喉头水肿,多发生在用药后数小时至两周内,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使用普利类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电解质及肾功能,出现持续性干咳或面部肿胀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高钾饮食,合并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剂量,妊娠期女性禁用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