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检查通常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血液检查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等项目,具体需根据患者症状和病情选择。不同检查手段可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明确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1、心电图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快速筛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疾病。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创、便捷,适用于胸痛、心悸等症状的初步诊断。若常规心电图结果不明确,可能需进一步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或动态心电图监测。
2、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直观显示心脏各腔室大小、瓣膜开闭状态及心肌收缩功能。该检查对诊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结构异常具有重要价值,且无辐射风险,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属于有创检查,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情况,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适用于胸痛症状典型、疑似心肌缺血或需要评估血管病变程度的患者。
4、血液检查
包括心肌酶谱、脑钠肽、血脂、血糖等检测项目,可辅助诊断心肌损伤、心力衰竭及代谢异常。例如肌钙蛋白升高常提示心肌细胞损伤,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密切相关。
5、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24小时连续测量血压,可识别隐匿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及评估降压治疗效果。相较于单次诊室血压测量,动态监测能更准确反映患者全天血压波动规律。
建议患者就诊时详细描述症状发作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表现,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开具相应检查。检查前需遵医嘱做好空腹、停用特定药物等准备,检查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如有创检查)并及时获取报告。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