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应激性心肌病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由强烈情绪或生理应激引发的心脏暂时性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左心室运动异常。其发病机制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肌顿抑等因素有关,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1、发病机制

应激性心肌病多因突发的情绪刺激或躯体应激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引起冠状动脉微血管痉挛和心肌细胞钙超载,造成心尖部心肌收缩功能短暂丧失。这种病理改变具有可逆性,通常在数周内恢复。

2、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部分伴有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酶轻度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特征性的心尖部气球样膨出伴基底段代偿性收缩增强,称为"章鱼壶"样改变。

3、诊断与治疗

诊断需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阻塞性病变。治疗以支持性疗法为主,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药物改善心脏功能,重症患者需进行血流动力学支持。

出现突发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完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期间需避免再次应激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功能。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下1-3个月可完全康复,但需警惕少数病例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