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病和月经不调通常可通过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伴随体征进行区分。月经不调主要体现为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而月经病特指伴随月经出现的特定病症,需结合具体临床表现判断。
1、症状特征差异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周期紊乱,如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经期持续时间异常,短于2天或超过7天;经量过少(少于5ml)或过多(超过80ml)。月经病则表现为经期伴随的剧烈痛经、经期头痛、呕吐、腹泻等躯体症状,严重者可能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性交痛、排便痛。
2、病因机制不同
月经不调多由内分泌紊乱引起,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压力等。月经病通常存在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腺肌病引起的进行性加重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的经期发热,或凝血功能异常引发的经期大出血。
3、诊断方式区别
月经不调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性激素六项检测评估排卵功能。月经病往往需要借助超声检查排查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或腹腔镜检查,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需通过病理确诊。
若出现经期严重腹痛影响日常生活、非经期异常出血、经血中有大量血块或组织物排出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妇科。医生会根据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判断病因,排除子宫畸形、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后,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